網頁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論文研究 選擇來台──越南大學生留學台灣之動機初探

I.前言
越南,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既近又遠的國度。自古以來,越南深受中華文化之影響,從秦末趙佗的南越國,到近代之阮朝,處處可見到中華文化的痕跡,對於同屬東亞世界的我們而言是十分親近的。然而,自從1975年4月30日,北越戰車衝進西貢獨立宮後,台灣與越南之聯繫遂告斷絕,在我們眼中,越南成為一個鐵幕後的模糊身影。直到近年來政府開放越南勞工、越南配偶,越南才又再度進入到我們的思維概念之中。去年,本校初次開設越南語課程,由於一直以來對於越南的好奇,筆者修習了該課程。藉由該課程的修習,開始留意生活中關於越南的資訊,於是就在去年校慶的東南亞學生會攤位,無意發現台灣大學校園裡居然有越南同學的存在!儘管近年來台資企業成為越南最大的外資企業(楊宜欣2008:4 ),台、越之間在政治上並無邦交,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事實上幾乎只有在外籍配偶與勞工的相關議題中,才偶爾聽見關於越南的消息。但是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近年來台越南學生數目卻是越來越多,在2007年甚至達到所有外籍生人數的第一位(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8)。那麼究竟什麼原因讓這些越南學生選擇到台灣來學習呢?與近年來在全球普遍發燒的「中文熱」有所關聯嗎?若有所關聯,越南與中國大陸不過一線之隔,政治上也有密切關係,照理說越南學生到中國大陸應該容易的多,近年來越南學生在中國大陸的人數增長非常的快,從2000年到2005年,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八(王文杰,郭冬女 2006:29)既然如此,卻又為什麼還是有為數不少的人選擇相隔著大海的台灣呢?
在本文中,筆者擬在台灣大學校園中邀請五位越南籍同學現身說法,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詢問其在原鄉的生活背景、選擇來台的過程以及其來台後的適應狀況與觀感,以其親身經驗試圖勾勒出越南學生選擇留學台灣的輪廓。並訪問原任職於越南國家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現任台灣大學越南語課程專任教師的阮蓮香女士,更進一步了解越南學生選擇來台的脈絡。

II.大環境因素

(1)原鄉推力
自1975年南北越統一,全越南納入共產主義社會體制,教育上採取蘇聯模式,在高等教育方面偏重分科的實際應用,意即將一門學科拆解成若干學門,教學上也只強調實用的部份,試圖使每個學生畢業後均能在社會上有實際的應用價值,成為建設越南國家過程中堅韌牢固的螺絲釘。然而這樣的一個措施卻造成了學術的分解,不但各學科之間缺乏完整的整合,學科內的各學門更是缺乏完整的理論體系加以有效的整合應用,這使得越南的高等教育在學術上停滯不前,甚至出現開倒車的情況。有鑒於此,越南政府於1986年採取一項稱為「Doi Moi」的改革開放政策,意圖由計畫經濟像是逞經濟過渡,使社會經濟得到復甦(徐雯,馮增俊2002:46)。在這個過程中,高等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也受到了重視。越南政府認識到現存高等教育對於經濟發展人才培育的不足,現存高等教育體制缺乏培育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學術結構,有鑒於此,留洋取經成為政府所大力推動的政策。
越南每年高中畢業生200萬人,透過每年七月初激烈競爭的聯合招生考試,僅20到30萬人能進入大專院校就讀,換算起來錄取率大約只有百分之10到15左右。其餘沒上榜的學生可能繼續重考、踏入職場,或是選擇出國唸書。基於經濟因素,這一階段選擇出國的人只佔極少數,大多以踏入職場為多(廖玉鳳1998:47-49)。
根據越南教育部2005年的資料,進入大專院校的學生畢業後選擇在國內研究所繼續就讀者約有1.7萬人,選擇出國深造者約有4.5萬人。留學的熱門選擇依序為:澳洲、中國大陸、美國、俄國、法國、英國、新加坡、加拿大、日本,台灣居第十五位(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8)。對於出國獎學金,越南政府有一「322條款(Chuong Trinh 322)」VOSP(Vietnamese Oversea Scholarship Program)計畫,又稱「322條款(Chuong Trinh 322)」,依照留學地區的不同而給予不同金額的獎金,若以台灣為例,每月得補助350美金,澳洲美洲或歐洲870美金,日本900美金,泰國菲律賓則是200美金(阮清潮口述)。然而根據2008年的資料,領取越南政府獎學金者僅700人,其餘靠自費或是外國政府給予之獎學金。總的來看,以領取外國政府獎學金者佔絕大多數。出國留學的熱門學科大致為科學(包括電子、生化、基礎科學)、經濟、管理、醫學、外語。近年來來台的越南學生逐年增加,根據我國教育部的資料,到2007年有1276人,為所有外籍生中之第一名。攻讀正式學位者自2004年不滿100人,到2007年已有有806人,來台學習華語者也於2007年達到470人(羅煜明2008)。
鼓勵留學的獎助行動在近幾年更得到加強,這樣的一個趨勢起因於越南南方著名學府:國立芹苴大學(Dai Hoc Quoc Gia Can Tho)所推動的「湄公1000」計劃。因應政府復甦高等教育品質的大方針,越南南方業界委託芹苴大學於所在地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統籌資金,預計將在2006至2011年之間,派出該區域內1000名優秀學生或幹部至國外著名學府攻讀學位。所有機票、學雜費、生活費均由該資金負擔。此乃越南少數非由政府發起之人才培育計畫,很快的這股風氣開始迅速瀰漫越南國內,越南國內其餘著名學府也開始紛紛仿效此一計畫,與世界各學府展開廣泛的合作(羅煜明2008)。而由於近年來越南採行開放政策,人民生活漸漸充裕,對於子女教育日益注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各業界對於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加上政府的鼓勵,因此不論是資金招募、助學金的發放等各個層面均能得到廣泛快速的成效,於是對於欲出國留學的越南學生來說有了更多經濟上的支持。

(2)台灣引力
本校越南與專任教師阮蓮香女士指出,以其身為越南人的觀點來看,越南學生選擇來台之大環境因素大略是由於台越政府的密切交流。越南政府政策上的鼓勵,這點在前面已詳述,越南政府基於國家發展需求,開始積極鼓勵學生出國深造,而自我國李登輝總統時代之南進政策開始,台、越之關係日益密切,留學台灣成為促進兩國外交之方法;再來是我國政府的積極宣傳,配合近年來我國教育力求國際化的政策,最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積極至越南宣傳,於寒暑假至越南舉辦招生說明會,而許多大專院校也紛紛個別和越南的大專院校簽署學術合作協議,提供獎學金給越南學生來台就讀。
由於全球化與國際教育市場開放的趨勢,為提升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競爭力,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吸引國際學生來台留學上也不遺餘力。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民國100年學位生十倍成長達到12830位的目標,整合政府各部門推動「台灣獎學金」計畫,以獎學金鼓勵國際學生來台就讀。教育部並提出補助措施,鼓勵各大學積極招收國際學生,使我國在全球人才競爭舞台上不缺席。目前我國的國際學位學生就讀人數已經由2003年的1283位增加到2006年的3935位。計畫目標招收優秀國際學生來台留學之理由為因應全球化之潮流,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化程度與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爭取優秀國際學生來台留學,除了增加國際競爭力的總體效益外,在學生、教師、學校與社會層次,更有塑造校園與社會國際化環境、提升學術研究質量、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市場、提供產業所需高級研究發展人才等效益,值得以更積極的策略與措施,持續推動優秀國際學生來台留學(吳亞君2008)。
為配合台越高等教育合作計畫,順應中南半島產業發展高級人才培育需求與我國經濟發展所需高等研發人力等相關國內外趨勢,教育部擬提具「菁英來台留學專案」,透過台灣與越南之高等教育學術研究交流與人才培育,深化兩國教育學術文化既有合作基礎,建立多元教育學術合作管道,進而結合經濟領域合作基礎、帶動我國與東南亞與世界各國國際學術與產業合作,達成提升區域國際教育學術研究、經濟合作繁榮互惠之長遠發展遠景。為盡速達成目標,我國政府高層鎖定目前教育部與越南洽談之台越高等教育人才培育合作計畫為專案首要點,另與湄公河1000等相關計畫相結合,預為將來可能持續發展之建構空間(吳亞君
2008)。

III.個人的選擇
本校越南與專任教師阮蓮香女士指出,近年來越南改革開放,經濟條件較充裕的家庭也紛紛鼓勵子女出國深造,教育部及各大學在越南積極宣傳推廣使我國成為越南學生一個優先考量的留學國度;第三則是工作機會,阮蓮香女士又指出,選擇至我國語言中心修習華語者,在台期間得以以其學習簽證取得打工資格,最多可以長達四年,儘管有每週打工時數的限制,薪資與全職工作相比有不少差距,然而一般打工的所得在越南已是筆不小的數目,因此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是很大的誘因。但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
就讀本校園藝所博士班一年級的阮清潮說,他選擇來台灣的原因是因為他對台灣的園藝學研究領域很有興趣,並且由於台灣離越南較近,返鄉比較方便所以選擇來台灣深造。阮清潮是越南南部芹苴市人,來台之前為芹苴國立大學的講師
,並曾於1994至1997年赴菲律賓UPLB(University Phliippine Los Banos)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去年九月才來台灣就讀。阮清潮說,當初是因為有位朋友已在中央大學就讀,告訴他台灣的學術環境很不錯,所以他就參加了2008年我國教育部至芹苴大學的招生說明會,之後他又找到台大的網站,聯絡到之後的指導教授,確定來台大就讀。在獎學金方面,阮清潮曾透過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申請到我國政府之獎學金,同時也申請到越南政府以及台大所提供之獎學金,但規定只得選擇一種,於是最終選擇了台大的獎學金,據阮清潮說,台大提供的獎學金比較優渥,每月給予兩萬元的補助,這樣的補助可以領11個月,是所有的獎學金中最優渥的。筆者又詢問他是否曾經考慮過到中國大陸留學?他說當初來台灣前曾在胡志明市的中文學校接受一個月的中文訓練,同期25人中只有他1人來台灣,其餘均是到中國大陸留學的,現今到中國大陸留學的越南學生很多,但他本人認為中國大陸在園藝學方面的學術研究領域他比較不感興趣,所以他並沒考慮。
就讀本校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的范秋香來自胡志明市,選擇來台灣的動力主要是基於工作需求。范秋香是華僑,父母親來自廣東,雖自幼生長在說廣東話的家庭,但父母親很重視普通話教育,因此自小學開始,下午的課餘時間(越南的中小學一般都只上半天課)就幫她報名胡志明市的中文學校學習普通話,一個禮拜上三次課,每次一個半小時,一直上到國中畢業。范秋香高中畢業之後,在胡志明市的某台商企業工作,幫台商處理文書翻譯事務。這是需要用到中文書寫的工作,讓范秋香感到很吃力,因為先前雖然曾在中文學校學習,但是在書寫方面的訓練仍嫌不足夠,於是讓她很想增進中文寫作能力;另外在工作之餘,也感到進修的重要性,因此興起了唸大學的念頭,於是參加了越南的大學聯招,欲就讀胡志明市社會人文大學的中文系,但是沒能考取。范秋香說該系十分難考,每年只錄取一百人,該校排名之後只剩私立學校。筆者詢問范秋香為何沒有考慮就讀其他私立學校,她說私立大學的學費為公立學校的兩倍以上,並且教學品質差很多,因此沒有考慮。之後由於台商公司的同事告知可以透過台北經濟文化事務處申請至台灣就讀,不但可以大大加強中文寫作能力,順便進修知識,可為一舉兩得。由於范秋香具有華僑身份,因此得以先就讀僑大,學習中文一年,之後再轉分發至台灣的大專院校就讀。筆者對其選擇就讀政治系感到不解,詢問其緣由,范秋香説當初僑大修滿一年之後,覺得沒有必要再讀中文系,並且唸其他科系也可以加強寫作能力。僑大修滿後,可以填七十個志願來分發,當初原本想唸師大人發系的幼教組,想說以後回越南改至幼稚園工作。但各校系給的名額都很少,若七十個志願都沒能錄取,那最後必須回越南,等隔年再申請,十分麻煩,因此後面的志願就隨便填了比較好上的系,於是就分發到本校政治系來。筆者最後詢問當初有沒有考慮至中國大陸就讀呢?范秋香說曾經考慮過,但是衡量她的成績只能考到湖北或廣西的學校,她認為不夠好,並且她的朋友告訴她至中國大陸留學生活費比台灣還高,並且無法打工,因此決定來台灣。
就讀本校微生物研究所一年級的張翠豔也是自幼生長於胡志明市的華僑,父母親的家族都來自於廣東潮州,但是是先到柬埔寨,之後才又移居越南,詳細的年代及前因後果張翠豔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自己在胡志明市出生,家族成員遍居各地,在越南南部、潮州、香港、澳門、台灣都親戚,並且還保有連絡。其中有位叔公少年時就來台灣就讀師專,之後在國中當老師,現在仍住在台灣,張翠豔之所以會來台灣唸研究所,是受到這位叔公的強力推薦與幫助,使張翠豔自胡志明開放大學生物系畢業後並未考慮至其他地方即直接申請來台就讀。與歐美鸝不同的是,張翠豔是以外籍生的身份來台就讀,因此得以申請本校提供給外籍生的獎學金(一個月兩萬塊,提供11個月)。張翠豔從小跟隨父母的期望一路唸到研究所,仍在思考未來的路,畢業後想先回去找工作,並考慮之後是否繼續往學術界發展。
  就讀本校城鄉所二年級的阮玉秀來自河內,由於先得到台灣獎學金的緣故而選擇來台。阮玉秀原就讀河內建築大學,畢業後曾在法資企業工作過兩年,家人一直鼓勵她出國深造,原本申請了世界各地很多所學校,但台灣最先通知,並且有提供獎學金,因此就決定來台灣留學。阮玉秀說,當初就大概知道台灣的學術環境不錯,透過網路又對本校城鄉所在做的領域也感興趣,所以就申請了。筆者詢問阮玉秀有無考慮繼續深造,阮玉秀說現階段不會考慮,因為她並不想做學者,據阮玉秀說學者(大學教師)在越南待遇並不如台灣好,並且對做研究沒有興趣,覺得做研究十分枯燥乏味,他只想增進自己的知識,做個技術精良的建築師,而且她說現在建築業在越南很熱門,畢業後想回國繼續從事建築設計業,賺大錢。
就讀國際企業系四年級的范越容算是一個較為特殊的例子,她是跟隨任職於越南駐台辦事處的父親來台。他的父親原本在越南經濟部工作,後借調來台灣,住了一年之後覺得台灣整體環境很好,便將妻女接到台灣來生活。范越容原本對台灣不甚了解,但父親覺得台灣的大學教育比越南好,而且孩子應該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高中畢業之後,便在父親的安排下先來師大語言中心學習中文,唸了一年之後原本想唸廣告,但父母親覺得唸國際企業將來比較有出路,因此便申請本校的國企系。讀了一陣子之後越唸越有興趣,因此今年畢業後會先回越南,準備去其他國家繼續深造,去體會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IV.異地論述
阮清潮來台前只在胡志明市受過一個月的中文訓練,雖然中文並不流利,但對台灣的整體觀感不錯,覺得台灣在生活上十分便利也十分舒適,建設也很好,數月前曾經隨指導教授至屏東高雄一帶參觀農村產業,覺得高屏一帶很有家鄉(湄公河地區)的風味,,稻田中點綴幾棟磚房更讓他聯想到童年的家(小時候住在芹苴市郊的農村)因此感覺到異常親切。唯一感到不滿意的地方就是物價,他說台灣的物價大概是越南的兩倍,太貴了,雖然獎學金的補助對於生活綽綽有餘,但總有種潛在的心理壓力。另外,阮清潮十分想念在越南的妻子兒女,他自去年九月至今由於研究十分的忙碌,因此連農曆春節也無暇回家過節。他的兒子今年六歲,女兒今年四歲,對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一個片段大概是他覺得來台灣最感到難過的事情。由於阮清潮是現任VNNTU(台大越南同學會)的副會長,因此筆者向他詢問了一些該組織聚會活動的狀況。阮清潮說,現在VNNTU有40位同學參加,大概所有在台大的越南學生均有加入,只有少數幾位沒有參加,。二十三位研究生,十七位大學部學生。平時在特定假日或是成員的生日會都會相聚吃飯,或是相約足球,有時候假日也會結伴出遊,至台北近郊踏青或是與其他學校的越南同學會聯誼交流。每個月會定期開會一次,決定下一個月的活動行程。每天晚上都會有一部分的人相約在國青中心煮飯(偶爾人多的時候也會換一換地方),藉由故鄉的味道聊解鄉愁。
范秋香對於至今在台灣的生活則感到不愉快,她指出,雖然她已能說普通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受到很多異樣的眼光,由於腔調因素常被人詢問是否為外籍新娘,另外,她剛入本校就讀時,有次表明她的越籍身分,同學曾經問她:「你媽媽嫁給『我們』台灣人喔?」,這讓她有受到歧視的感覺,至今他仍難以釋懷,讓她覺得非常受傷。另外她也認為台灣的生活費太貴,尤其他是以僑生身份來台,每月只受我國政府補助2000元,讓她感到很大的生活壓力。對於台灣的生活環境,她覺得和越南差不多,並沒有比較好。
  張翠豔像范秋香一樣,自幼也在胡志明市的中文學校學習,但因為父母有時也會和她講普通話,因此在語言上她覺得沒有什麼障礙。她覺得台灣的生活環境方便而且秩序良好,衛生條件也比越南好很多,但是在飲食方面她覺得台灣口味太淡了,是她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雖然物價高,但是獎學金應付日常生活已綽綽有餘。張翠豔很喜歡旅遊,在越南就跑過不少景點,來台灣看到很多旅遊書讓她很想把台灣有名的地方都玩遍。不過雖然覺得台灣生活條件很好,但張翠豔說她一直很想家,還是想趕快唸完回家。
阮玉秀對台灣的印象很好,她覺得台灣的環境乾淨,人民不但守規距也很友善,不過物價比較貴。據她來台灣一年半的觀察,覺得台灣人的生活步調太緊張了,她覺得台灣人應該要放鬆點,多多享受生活,放開心胸看世界。另外來台灣也可以學中文,她認為學語言是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中文,但很可惜由於研究繁忙一直沒有辦法騰出多一點時間好好學習,之後想趁在台灣時間把中文學好。
范越容隨家人一起來台灣,剛來的時候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日常生活有父親及其同事代為溝通打理,所以並沒有太大的不便,只是沒有朋友,覺得有點無聊。後來漸漸習慣,覺得台灣的生活品質還不錯,但是食物太油膩,雖然一開始覺得很新鮮,但吃久了便覺得不好吃,所幸母親常常煮飯,因此得以克服這個不適應的狀況。在物價方面,范越容表示,台灣生活費的確較貴,但近幾年越南物價也飆的很快,也漸漸跟台灣差不多了,另外,由於日常生活由父母親打理,因此生活上比較沒有經濟壓力,她自己表示,這是她感到比別[人幸運的地方。來台灣比較大的問題是學業方面,由於對於中文閱讀仍有障礙,因此唸書考試比較吃力,尤其是用中文課本或是用中文出題的科目,更是感到痛苦。不過她認為台灣的大學教育非常的自由有彈性,課程可以自己選擇安排,不像越南全部都是學校規定好的,跟高中一樣僵化,完全沒有「選課」這麼一回事。整體而言,范越容說她對台灣的整體印象很好,但是就像阮玉秀所認為的,她覺得台灣的生活壓力太大,先前有在某公司打過工,發現很多正式的職員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假日也在加班,讓她覺得很不可思議。

V.結論
越南學生選擇來台的原因,可分為大環境因素及個人選擇兩方面討論。大環境因素方面,由於台越政府的密切交流,促使雙方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合作互惠,越南鼓勵學生來台,欲培養未來國家的高級人才;我國則以完備的學術環境以及多種優惠吸引越南學生,欲促進教育國際化的目的。這些更近一步強化了兩國的外交關係。在個人選擇方面,綜而觀之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對台灣相關學術領域研究的興趣,阮清潮及阮玉秀是為其例。第二是學習中文的需求,像是范秋香。第三是家人的因素,以張翠豔為例,她是藉由在台親戚的推薦而選擇到台灣深造;以范越容為例,則是由於父親的工作緣故順便來台就讀。個人選擇的背後受到大環境因素的影響,最明顯的便是獎學金以及我國所提供的學術環境。至於為何沒有選擇中國大陸?在本次受訪的同學之中,沒有絕對否定的答案,只有學術研究領域(對大陸的相關領域研究比較沒有興趣)的考量以及經濟因素(生活費較貴,不能打工)的考量兩方面。
至於生活方面,大部分同學對台灣的對整體生活環境感到滿意,並且認為台灣的學術環境自由且充裕,是學習的好環境。對於台灣不適應的地方最主要大概是物價,受訪的五位同學都表示台灣物價高。另外是語言的隔閡,受訪的兩位華僑同學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飲食部份,一位來自北越的同學認為台灣的口味過於油膩,另一位來自南越的同學覺得台灣口味太淡,均表示懷念家鄉口味。其他方面,除了一位同學在與人互動方面感到不愉快之外,其餘大致都覺得台灣的環境很友善。總體而言,越南同學對於台灣的觀感良好。

引用書目

王文杰與郭冬女
2006 〈越南在華本科生現狀初探〉 。 《中國教育科學探究》4(6):29 。

林宜欣
2008 〈越南革新(Doi Moi)後大學教育發展之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亞君
2008〈招收國際學生政策回顧與前瞻〉 。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
http://www.ced.ncnu.edu.tw/%E6%A0%A1%E5%85%A7%E6%BC%94%E8%AC%9B%E5%BA%A7%E8%AB%87ppt%E7%AD%89%E5%AD%98%E6%94%BE%E8%99%95/962/97.04.17%E5%90%B3%E4%BA%9E%E5%90%9B/%E5%A4%96%E7%94%9F%E6%94%BF%E7%AD%96%E5%9B%9E%E9%A1%A7%E8%88%87%E5%89%8D%E7%9E%BB041797.pdf ,2009年4月 30日上線。

徐雯與馮增俊
2002 〈世紀之交越南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 《外國教育研究期刊》29
(4):46。

廖玉鳳
1998 〈越南當代大學生現狀〉 。 《東南亞縱橫季刊》2:47-49。

羅煜明
2008 〈國立政治大學參加教育部赴越南聯合招生說明會記要〉 。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教育交流中心」,
http://www.iee.nccu.edu.tw/chinese/doc/meeting/180623900847f9f147c4d84.pdf,2009年4月30日上線。